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风在边缘

广东志愿者《陆丰市青苗公益协会》旅游摄影师

 
 
 

日志

 
 

雨中即景:特色古村落--客家围笼屋--墩仔寨  

2015-05-20 11:33:56|  分类: 旅游在线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雨中即景:特色古村落--客家围笼屋--墩仔寨 - 风在边缘 - 风在边缘
 客家围笼屋的神奇与独特的传说,一直让我梦里都想去见识。周末,同学们决定去陆河拜访几位老同学,老同学同时带我们走进了水唇客家围笼屋,呵呵,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还有向导。

 

我们进来的应该是第三个门,如入迷宫,沿着寨内游走,我是不会放过察看任何一个角落的,发现古民居的建筑材料与其他地方有不同之处外,古居依旧破败不堪,坍塌的屋顶,没落的庭院 ,基本保存还是完整的。偶尔还可看到墙上贴的介绍。走着走竟然来到了东门外,东门面上镌着“迎龙门”三字。见到了闻名遐迩东门外的龟尾石 ,天然门槛。进入东门,从墙上的龟形图了解了围笼屋的基本形状。入东门后是一条石巷,巷的两边有小沟,那应该是排水系统。此时迎面走来一位老人家,说着我听不懂的客家话,但我明白他的意思,还有一句话我听懂了,就是给他拍照,我拿起相机时,他已经站好架势啦,哈哈。

 

围笼屋难得一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古居建筑,已经成了客家的标志。

 

俱说围笼屋是客家先民从中原迁至赣闽粤之后为抵御外敌而兴建在一小龟山上,占地10余亩,呈椭圆形,中间高,四周低,周围是水塘,似大龟游湖,屋内东西街道相通,十二条横巷,左右穿插,东廊西室,房屋的格局似龟背纹。每逢天下大雨,水从大屋左右四个泄水孔奔涌而出,从屋后左右的高山俯瞰,极似大龟奋力游弋划出滔滔白浪。因龟形屋之故,如此浩繁建筑,不用石灰,不凿一井。当年屋主余姓宇公得名师指点,依门槛与地形,渐次筑室,在大石墩半坡筑起,建成完整的龟形围笼寨,取名叫墩仔寨。

 

     龟背石,不知情的很难找得到,它藏房屋格局的龟背中,进入一小巷,再转入一古民居,龟背石就在此龟背石里的一小房中。

 

     算着一更楼,二更楼。。。。。。天空下起了雨,把我们赶进了一阁楼。真巧,这就是正门楼,即西门,西门二层楼结构,突出于围墙中,二层有两炮眼,走过大石门坎,从外观看门楼,清晰可见一石质牌匾上镌“川岳钟英”。门前竖着花岗岩旗杆石,那是往日辉煌的标志。

 

     说起墩仔寨围笼屋,当地人会津津乐道其神奇之处。

 

     走出西门,来到了寨的南面,离寨十三丈的地方,那就是神奇水井,永不干枯,也不溢出。据说是古寨南面的观天嶂农民耕田,井水就要浑浊。只要冲壶好茶水,倒入井的四角,不到五分钟,水即变清了。现在观天嶂田地没人耕种,三月井水也不浑浊了。

 

     墩寨由何而来寄寓传说:

 

     宇公姓余,名一宇,生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家境贫寒,十岁父逝,长大后得范姓表兄资助,货郎为生。宇公四十五岁那年卖货到吉安(水唇)唐屋寨唐员外家门前,其女出来买红索丝线,见宇公老实忠厚,竟爱上宇公。传说此女脸上长着七颗黑痣,是为七星伴月,乃大富大贵之相。唐员外为女儿托媒说婚,并以黄塘罗英角田地一庄陪嫁。

 

  那年仑岭、吉安一带连降暴雨,洪水泛滥,道路不通,忽来了三位客人,自说姓魏、郭、范,各挑一担货物,要求进屋避雨。宇公夫妇立即让他们进屋避雨,留其住下,换去湿衣,煮姜汤为客人驱寒,杀鸡待客。客人见桌上有肉,便问女主人:有酒吗?唐婆说:酒就好酿,只欠酒盆(蒸酒用的)。客人问何处有之?唐婆说:富家人才有。客人听后立即砍来芭蕉叶,以叶渡河,借来酒盆,即刻酿酒,酒多且醇,坛坛罐罐都盛满了。

 

  次日客人告辞,但因路滑难行,遂委托宇公代为保管货物,并嘱咐若一旬后尚未来取,请帮忙翻晒。一旬过后,未取。宇公一等再等,还未见来取,准备搬出去晒,打开货笼一看,二人目瞪口呆,竟全是白花花的银锭。夫妇俩立即盖好,放回原处,日夜严守。又过了一段时间,晚上睡觉时,宇公梦见三位客人,笑着对他说:你们夫妻俩真诚实,这些白银是奉旨送给您的。宇公成家后财丁兴旺,富甲一方,子孙功成名就。

 

  宇公裔孙昌盛,辈辈出英贤,仅在清朝十代裔孙共有一百零七位举人、秀才及州同知、州司马、儒林郎、文林郎、修职郎、登仁郎及有功名之士(迁外地不计)。墩寨至今流传着“毓辈无穷人,学辈无单身”。清乾隆年间一支宇公裔孙迁往台湾新竹市,现有5000多人。1990年10月,30多人回墩仔寨寻根问祖之后,至今每隔一年半载,总要组团回墩仔寨。他们祭拜祖先,观赏古寨风光、文物古迹、喝古井水,以示饮水思源。

 

  

游完了,陆河县水唇镇墩塘村墩仔寨。我们会再来的,吉康都仑岭乡墩仔寨。 

 

 

文字/摄影  林俊韩

 

2015-05-17

雨中即景:特色古村落--客家围笼屋--墩仔寨 - 风在边缘 - 风在边缘

 

雨中即景:特色古村落--客家围笼屋--墩仔寨 - 风在边缘 - 风在边缘

 

雨中即景:特色古村落--客家围笼屋--墩仔寨 - 风在边缘 - 风在边缘

 

雨中即景:特色古村落--客家围笼屋--墩仔寨 - 风在边缘 - 风在边缘

 

雨中即景:特色古村落--客家围笼屋--墩仔寨 - 风在边缘 - 风在边缘

 

雨中即景:特色古村落--客家围笼屋--墩仔寨 - 风在边缘 - 风在边缘

 

雨中即景:特色古村落--客家围笼屋--墩仔寨 - 风在边缘 - 风在边缘

 

雨中即景:特色古村落--客家围笼屋--墩仔寨 - 风在边缘 - 风在边缘

 

雨中即景:特色古村落--客家围笼屋--墩仔寨 - 风在边缘 - 风在边缘

 

雨中即景:特色古村落--客家围笼屋--墩仔寨 - 风在边缘 - 风在边缘

 

  评论这张
 
阅读(399)| 评论(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